登革热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2024年以来,全球登革热疫情形势严峻,流行强度显著超过历年同期水平,目前全球已有80多个国家/地区报告了超过1000万例登革热病例和6000多例相关死亡病例,发病数为去年同期的3倍。近期,广东省和云南省等地出现本地登革热疫情。
随着暑假结束的返校潮、中秋佳节等假期,人员流动增多,我市登革热防控形势严峻。
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白纹伊蚊是我市常见蚊种之一。当前,我市处于蚊媒活跃期,结合我市登革热疫情监测数据,一旦有输入疫情后,发生本土病例的风险较大。
一、登革热是什么病,会不会人传人?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虫媒传染病,典型症状是发热、皮疹、“三红”(面、颈、胸部潮红)和“三痛”(头痛、眼眶痛、肌肉骨骼关节痛)。少数严重者可发展为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导致出血、休克,甚至死亡。
登革热是严格的伊蚊媒介传染病,经“患者/隐性感染者→伊蚊→健康人”途径不断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播。
目前,传播登革热病毒的主要是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俗称“花蚊子”)。登革热患者或隐性感染者被伊蚊叮咬后,病毒在伊蚊体内一般需经8~10天的增殖后,才可以通过叮咬将病毒传播给人。
我国人群对登革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潜伏期一般为3~14天(多数为5~9天),但也有部分人不发病(即隐性感染者)。能传播登革病毒的媒介伊蚊在我国分布广泛,病毒输入后有可能会被快速传播。
二、避免蚊虫叮咬是预防关键
做好个人防蚊措施前往登革热流行国家或地区游玩时,应采取有效的防蚊措施,如使用防蚊用品、户外活动时穿着长袖长裤、涂抹驱避剂等。
清除幼蚊孳生地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除幼蚊孳生地,翻盆倒罐清积水。特别是近期降雨较多,清理住家及周围各类积水,虽繁琐但很有必要。
封:封盖水缸、水箱等容水器皿。填:填平洼坑、废用水塘、水沟、竹洞、树洞。疏:疏通沟渠、岸边淤泥和杂草。排:排清所有可能孳生蚊虫的积水,包括花盆托盘的积水、闲置容器的积水、废旧轮胎积水等。清:清除小容器垃圾,垃圾塑料薄膜袋、废用瓶罐、易拉罐等垃圾容器。
日常也要注意防蚊灭蚊隔:家里安装纱窗、纱门;睡觉时挂蚊帐;到户外活动时,要穿浅色的长袖长裤。避:上午7~10时和下午4~7时是蚊虫活动高峰期,应避免在该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驱: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蚊虫驱避剂。杀:适时使用杀虫剂、蚊香、电蚊香液或电蚊拍等杀灭成蚊,可在水缸中放养食蚊鱼等。
三、如何判断,是否得了登革热?
如您过去2周曾在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逗留,或自己生活与活动的社区、街道甚至城市范围内有登革热病例出现,当出现急性发热(有时可达39℃),并伴有以下一种症状,如明显疲乏、厌食、恶心等,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痛、骨关节痛,面部、颈部、胸部潮红时,应考虑感染登革热的可能。
此时,应尽快到医院就医,并主动向大夫说明自己过去2周的旅行史及可能得了登革热,以尽快得到诊治,并采取防蚊隔离,防止进一步扩散。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登革热尚无特效药物,治疗的重点是控制疼痛、及时补液、预防出血,并尽早防蚊隔离。
如不小心感染了登革病毒,也不用过于惊慌。登革热患者一般预后较好,经及时治疗后,基本可以康复,但也有少数重症病例的报道,请大家务必科学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