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静脉输液治疗专科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静脉输液治疗和护士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日,我院重症医学二科护士长谢颖彬带领护理团队成功开展迷你中线导管置入术,为中长期住院、外周静脉穿刺困难患者增加一种新型的血管通路装置选择,标志着医院静疗技术水平迈上新台阶,开启静脉治疗新篇章。
近年来,为给重症患者提供多种可选择的更优良、更合理的静脉输液通道装置,谢颖彬不但带领护理团队深耕重症护理专科新技术,还紧跟静脉输液专科的发展步伐,积极开展静脉治疗新技术。在PICC门诊专科护士张静、张爱芳指导下,重症医学二科能独立开展PICC置管术,今年还成功开展经上臂外周静脉置入迷你中线导管数例。
迷你中线导管是一种新兴的外周静脉置管输液工具,国外对它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较为广泛,国内才刚起步。迷你中线导管长8~10cm,介于短导管和中长导管之间,其优点是:可留置1~4周,填补了普通留置针(3-4天)和PICC(1-12月)留置时间的空白;可间歇性输注高渗透压、刺激性药物及高压注射对比剂;采用加速塞丁格技术,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少;置管后不需要X线尖端定位,减少患者射线接触。
迷你中线导管适用于需要中长期静脉输液治疗患者,尤其适用于躁动不安留置针不易固定、外周静脉穿刺困难又不方便中心静脉置管的神经重症患者。“神经重症患者一般住院时间久,治疗用药又有脱水剂、抗凝药物、抗生素、营养液等高渗透压、刺激性药物,还要作CT/MRI检查以协助诊断。”谢颖彬说,迷你中线导管的临床应用,可以帮助解决以上静脉输液问题。
“迷你中线导管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能够减轻患者负担,同时也能提升患者的舒适度。”谢颖彬表示,今后,重症医学二科将继续努力,精益求精,运用所掌握的新理念、新技术,更好地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