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四届中国呼吸学科发展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公布了第十五轮PCCM学科规范化建设认定单位结果,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成功通过认证,并获优秀单位称号。
“国家PCCM科规范化建设”项目是推动我国呼吸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举措,由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全国呼吸专科医联体、国家呼吸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共同发起,旨在从建制、设施、人员、业务能力、管理、文化等方面设立学科建设标准,推动全国呼吸学科的规范化、同质化。
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莆田市首批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福建省呼吸专科医联体中心单位,福建省基层呼吸疾病防治联盟单位,莆田学院呼吸疾病研究所及莆田市医学会呼吸分会挂靠单位。科室于2002年独立建科后发展迅速,2012年依托呼吸内科雄厚综合实力,组建莆田市肺科医院。2018年更名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转向专科化发展,细分设置肺部肿瘤组、肺部感染疾病组、尘肺与职业病及间质性肺病组、睡眠呼吸疾病及胸膜疾病组、慢阻肺及哮喘疾病组、结核病组等亚专科学组。2020年莆田市肺科医院病房大楼投入使用后,科室的综合实力空前壮大。设有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科、二科、三科、结核科,全市唯一的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病房配备智能化管理系统,目前开放床位165张,设有独立的支气管镜检查介入室、肺功能检查室、睡眠呼吸监测室、内科胸腔镜检查治疗手术室、变应原检测及特异性治疗室、FeNO检查室、病原学诊断室、呼吸门诊综合诊疗室。拥有全市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王牌团队”,现有医护人员116名,其中:医生33名,护士83名;主任医师5名,副主任医师5名,主治医师13名;教授1名,副教授1名,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23名。
科室设备先进,技术领先,已成功应用内科胸腔镜、电子/纤维支气管镜、超声支气管镜(EBUS)、呼吸机、全自动肺功能检测仪、多导睡眠呼吸监测仪、氩气控制器、冷冻仪、FeNO检测仪等现代化仪器设备,不断开展内科胸腔镜下胸膜疾病诊治,超声引导下行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BUS-TBNA),支气管镜引领的支气管热成形术(BT),气管镜下气管支架置入术治疗气道狭窄、气管-食管瘘,支气管镜下取异物、肿物活检、肺泡灌洗诊疗、球囊封堵术治疗气胸、气管镜下介入治疗(氩气刀冷冻术、电凝术等),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胸腔穿刺闭式引流术、胸膜活检术,超声或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与介入科、病理科合作开展肺癌的微创诊断、基因突变检测、规范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及CT引导下穿刺放射性粒子置入放疗,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监测,FeNO检测等项目,多个项目为莆田市首创,部分诊疗项目水平处于省内领先,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近年来,共发表了30余篇论文,其中SCI论文6篇,取得多项市级及以上课题研究项目,其中省自然课题1项,获得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莆田市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目前与国内多家医院合作研究《综合医院急性严重呼吸道传染病病原学诊断研究》《重叠综合征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等5项科研课题。
我院高度重视PCCM规范化建设工作,为此成立了领导小组,制订了实施方案,对照PCCM科规范化建设考评标准,狠抓落实与整改。多次组织专题会议,研究部署PCCM科规范化建设,提出要高标准、高水平建设PCCM科。
2021年12月6日,国家PCCM规范化认证专家组开展线上认证考核,内容涵盖科室业务建制、人员建制、设施建制、管理建制、文化建设以及随访制度、科室培训制度等方面。评审反馈会上,专家组高度评价了医院PCCM规范化建设中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并提出了中肯的意见与建议,要求医务人员不断完善及推广各学科的规范化建设,提升整体诊疗水平,一如既往的为周边百姓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