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压力、新挑战,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建立高效联动的扁平化管理机制,定期召开部署会、协调会,全院动员、全面统筹,从门急诊、发热患者接诊,住院病床使用,到重症、亚重症病房运转;从发热、急诊危重症患者收入院救治衔接,到医护人力、药品、抢救物资储备。全院统一思想,分析形势,科学研判,部署调动各方资源,全力解决群众就医需求,兜住医疗救治和生命保障的底线。.
急诊科:在新冠医疗救治的阵地前线战斗
医院是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的前沿阵地,急诊科就是阵地的前线。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黄锋庆前两天刚“阳”了,吃药休息一天后,又出现在了科室里。“岗位离不开人,现在一天要接打200来个电话,指挥急救和协调工作,科室在岗的27人里,很多医护人员都感染了。”黄锋庆说,科室里压缩了休息时间和岗位架构,所有人都投入了一线,像黄汉东、黄腾、柯鹏希、赖永福、吴亚妹、潘自立、陈炳水等医护人员更是主动请缨,带病坚守岗位,有的出现高热等严重症状后甚至被主任勒令休息。
在急诊科的综合抢救室里,记者看到各个床位上躺满了病人,医护人员穿梭其中,忙碌于一个个病人的急救之中。“就诊量激增,重症患者更是成倍增加,每天收治近百名重症患者,八成左右是感染新冠病毒相关的老年患者。”黄锋庆告诉记者,重症患者中有不少是夜间送来的,医护人员都是处于连轴转中。
在老院区市儿童医院,近几天发热门诊的就诊量最高峰值达到了每日700多人,医院当即通过动态调整,将大半医护力量重点保障发热门诊的正常运转。该院医务部副主任林文美介绍,以往发热门诊只有1间诊室,一天就诊量仅100多人,目前门诊室已经扩充到4间,平均就诊量在600人左右。
除了儿童发热门诊之外,成人发热门诊的患者也明显增多。莆田学院附属医院负责发热门诊的公共卫生科主任叶向阳表示,以往发热门诊就诊量也就二三十人,近期就诊量增加到了近400人。全院支持了16名内科医生到发热门诊坐诊,诊室也增加到了4间,扩容储备4间,配置2个后备梯队,以应对就诊高峰的人力需求。“发热门诊是24小时开放,医生穿着防护服,白天流汗,晚上哆嗦,很是辛苦。”叶向阳说,尽管做好了防护,还是有一半以上的医护人员出现了感染,但大家基本仍带病坚持着。
“新冠病毒感染者逐步增多,很多带有基础病的患者就可能发展成重症,导致重症患者激增。”我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胡建雄告诉记者,医院坚持全院一盘棋统筹调配人员、床位和物资,重点做好保急诊、保发热、保重症工作,全力解决群众就医需求,确保“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该院目前把人员、物资、设备向急诊科倾斜,保障重症患者入院后就能得到及时的抢救,近期紧急建设的100多张“可转换重症床位”也投入使用。医院肺科大楼改成了呼吸和危重症病区12个,统筹床位600张,调配近600名医护人员参与医疗救治,以随时应对即将到来的疫情高峰。同时,新冠重症会诊专家组24小时在线急会诊,全力做好各重症救治工作。
记者在医院各个科室的采访中发现,感染的医护人员并不在少数,但大家都在咬着牙坚持,当好人民健康的守门员。为了关爱这些可爱的“小羊人”,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在给大家发放“防疫爱心药包”的同时,还建立了“莆医小羊群”,让大家在感染后积极治疗康复,保持乐观心态。群里通过答疑解惑、互帮互助,团结医护人员,筑牢医疗支撑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