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素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美誉的莆田,空气中飘溢着欢庆第37个教师节浓浓的节日气息,冷酷的新冠病毒却吹灰找缝,悄然来袭。病毒无情,人间有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身为医护人员的陈宣煌、陈仙英夫妻俩,曾共同参加过2020年初爆发的疫情防控,瞬间深知战务再次来临。两人戮力同心,毫不犹豫地相约第一时间向各自组织报名,请缨再次参加一线抗疫。
陈宣煌为新冠肺炎患者倒水送暖 陈仙英上门采集核酸
去年年初,面对全国那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肆虐,陈宣煌作为外科医生面临对疫情了解不多、心理压力大等困难,义无反顾,主动报名投身到抗疫大军中。迅速接受技能培训,一遍又一遍练习记忆防护措施和采样技术,亲身深入支援应急病房,直接面对确诊或疑似患者,询问病史、体格检查、查房诊治,多部位多位点采集核酸标本。一边挑战的是N95口罩、防护服、护目镜、多重手套等“全副武装”下呼吸困难、身体憋气、全身湿透、僵硬疲乏、长时间憋尿、面颈部勒痕皮肤破溃的耐受极限,一边又必须耐心安慰患者,充分沟通疏导,让患者放松情绪,增强信心,战胜病魔。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陈宣煌冲锋在前,争分多秒,为攻打新冠疫情阻击战作出自己的贡献。
陈宣煌与同事并肩抗疫
这次新冠疫情更为严峻复杂,医院收治的确诊病例数量是上次的4倍多。情况越严重,越困难,就越需要坚定积极果敢。此次再出战,陈宣煌俨然是“沙场老兵”,多了一份坚强、淡定和从容,频繁奔跑在临床抗疫一线的最前沿。在原有的抗疫经验基础上不断总结,更加留意对重症患者的病情监测和人文关怀,抓住机会学习国家级、省级专家对疫情及病例的处理流程和“一人一策”的治疗方法。能站在医院科教科副科长这个管理者的角度,关注紧急培训、严密布控、预检分诊、调配人员、沟通联络、运送标本、核酸检测、数据统计、生物安全管理、制定中西医治疗方案等过程,推敲每一个防控细节,为常态化疫情防控不断积累经验,以实际行动、实际成效彰显党员带头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而不断奋斗的担当。
陈宣煌查看重症新冠肺炎患者
陈宣煌指导新冠肺炎患者俯卧位通气
陈宣煌中秋节值班为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检查心电图
作为妻子的陈仙英,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护理人员。她始终坚守在一线岗位工作,兢兢业业,默默奉献,曾获得“荔城区护理急救技术状元”荣誉称号。在二零二零年初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积极响应号召去前沿一线抗击疫情,参加发热门诊和疫情预检分诊,接受病人面对面咨询;随时下乡到街道所辖各个村诊所进行疫情防控业务指导和督导;在疫情隔离观察点全天候值班、监测。
此次疫情,莆田市发动数轮的全员核酸检测,工作量大。陈仙英再次以娴熟的英姿,加班加点反复下乡到各采集点采集核酸,上门为居家隔离人员采样,经常是汗流浃背、早出晚归。虽然工作又苦又累还高风险,但她毫无怨言,克服困难,不畏艰险,每天饱含激情出发,持续冲锋在职业暴露一线。
陈仙英夜晚加班采集核酸标本
夫妻俩都已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但至今都还奋斗在各自岗位最艰苦的一线。他俩最为愧疚的是因为长年累月繁忙的医护工作,没能照顾好儿子,更没有什么时间辅导儿子学习。上次夫妻一线抗疫,儿子还有奶奶在家照顾,此次疫情,亲戚都被隔离在仙游老家,没法过来。夫妻俩只能扔下儿子一个人独自在家自主生活和线上学习。出征前,陈宣煌特地买回大量方便面,各种蛋、面包和点心,恨不得在家里设立小超市,但还是来不及仔细叮嘱就默默抹泪离去。还好儿子成长路上一直懂事、乖巧,受医学家庭熏陶,懂事并能全面发展的儿子是夫妻俩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夫妻俩平时能做到的也只能是言传身授,不断为儿子鼓气加油,鼓励他将来报考医学院校,以继承父母唯一可传承的“财富”---多年的从医经验。
毕淑敏写过:“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盏灯,灯光越亮,就能获得越多勇气面对未知的黑暗。这世界没有人生而英勇,只是为了责任选择无畏!这个最美家庭,永葆初心,牢记使命,一直在平凡中坚强地保护好家里那盏共同的明灯,让它在黑暗中屹立,在风雨中坚守,照亮自己,也照亮着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