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 新闻动态 > 医院快讯
【护士风采·我在NICU当护士】用爱创造奇迹的“临时妈妈”
【发布日期:2025-05-12】 【来源:本站】 【作者:】 【阅读:次】

讲述者:郑晓娴,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医学科副护士长

 

我是一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士长,从普通护士成长为护理团队的领航者,十九载春秋如白驹过隙。这些年,我始终以“慎独”精神打磨专业技能,用春风化雨般的照护践行南丁格尔誓言。每当看到监护仪上跳动的生命曲线,总能感受到白衣下那份沉甸甸的使命。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不同于其他科室,收治的都是日龄不足28天的新生儿,甚至是胎龄不满28周的极早早产儿。这些初绽的花蕾尚未完全展开便遭遇风霜,器官发育的不完善和免疫系统的低下,迫使他们不得不在全封闭、无陪护的监护病房里接受治疗。在这里,从气管插管到脐静脉置管,从微量喂养到呼吸支持,每个生命体征的维系都需要医护团队以毫米级的精准度来丈量生命。


新生儿的护理工作需要护士具备更多的细心、耐心和责任心,当好NICU这些特殊患儿的“临时妈妈”其实并不容易。执行医生下达的医疗措施,观察宝宝的情况、评估病情的变化……当监护仪报警声划破夜的寂静,我们总是第一时间用温暖的手掌抚平宝宝惊跳反射,轻声哼唱模拟子宫内熟悉的白噪音。


NICU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见过太多脆弱又顽强的小生命。记得科室曾住进一名挑战极限的25周早产儿小星星,这个体重仅880克的“袖珍战士”,刚入院时皮肤薄得能看见青紫色血管,呼吸如蝶翼般微弱。因胎龄小、体重轻、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在治疗期间病情起伏不断,每一次病情变化都牵扯着医护人员的心。那段时间,照顾小星星成了我工作的重心。我带领团队为宝宝量身定制护理方案,时刻守护暖箱旁边,密切观察病情、执行基础治疗、及时和医生沟通。由于孩子太小,吸吮能力差,我带领科室护士们细心呵护,宝宝从非营养性吸吮到袋鼠式护理,从几毫升奶一点一滴地缓慢喂起,每次给他喂奶,我总小心翼翼地控制着奶量和速度,生怕呛到他;换尿布、擦身,动作轻柔得像对待易碎的珍宝;空闲时,我会轻轻握住他的小手,和他说话,希望能给他一些安全感,渐渐我发现只要和他说话,原本躁动的他就会安静下来,眼睛也会努力睁开看我,那一刻,我知道,我们和这个小生命之间,产生了特殊的联结。


治疗期间,宝宝的病情反反复复,也让家长十分揪心。在这期间我们和家长经常交流,他们也向我倾诉自己的担忧和恐惧,而我则尽我所能帮助他们排解这些情绪,给他们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温暖的安慰。治疗的过程中,我和宝宝的父母建立了深厚的情谊。经过102天的治疗,宝宝从出生880克增长到出院时的3.17千克。当我将小宝宝抱给父母的那一刻,孩子父母眼中溢满了感激的泪花,我听到她轻声地说:“感谢你们的辛苦付出,这辈子我们都会铭记于心。”


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我们的病房里上演。我们既是护士,也是“妈妈”。给宝宝们温暖的怀抱,为他们擦去眼角的泪水,在他们害怕时给予安慰。虽然工作辛苦,常常累得直不起腰,但每当看到宝宝们一天天好转,顺利出院;每每听到患儿家长说道——“孩子由你们照看,我很放心!”“我家宝宝住院这几天又吃胖了不少!”,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这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肯定。


十九年间,我经历了数不清的黎明抢救,也收藏了无数感人瞬间。当有人问及我这份职业的价值的意义是什么?我总会想起国际新生儿护理先驱肯尼修女(Sister Elizabeth Kenny)的话:“我们托举的不仅是生命最初的重量,更是人类对抗脆弱性的永恒希望。”

在未来的岁月里,我愿继续做这些早到人间的天使们最坚实的云朵,用专业与温度,为每个微弱的生命火种注入绽放的力量。因为我坚信,我们多坚持的每一分钟,都可能改写一个家庭的命运年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