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 新闻动态 > 医院快讯
致敬医师节|【医学人文叙事⑥】暗室托付:当生命之光悬于针尖
【发布日期:2025-08-15】 【来源:本站】 【作者:罗秀娟】 【阅读:次】

在第八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我们凝视那些超越手术刀锋的温暖瞬间。当无影灯熄灭,只余裂隙灯在狭小暗室切割出一方凝重的光域,一次关乎光明的“刀尖之舞”即将上演。 此刻,患者一句“我信您,全托付给您了”的重逾千斤,与医者指尖的千钧重担,共同谱写了医患以命相托的生命交响。真正的治愈,往往就在这屏息凝神的信任瞬间悄然发生。


讲述者:罗秀娟,眼科护理负责人


那天的治疗室,空气仿佛凝固。无影灯熄灭,只剩裂隙灯幽微的光束,笼罩在黄叔红肿不堪的左眼上。他因凶险的眼内炎几近失明,唯一的希望是球后注射——将强效药物精准注入眼球后方毫厘之隙,稍有不慎便是永久黑暗。炎症水肿让结构模糊,风险陡增。


“黄叔,准备好了吗?”王水平副主任医师的声音低沉清晰。之前的沟通已坦诚所有风险。黄叔,这位家中的顶梁柱,喉头滚动,嘶哑却坚定:“王医生,我信您。我这只眼睛…还有我…全托付给您了!”他粗糙的手死死抓住冰冷床沿。这托付,沉甸甸地压在我们每个人心上。


“好。记住,绝对不能动,一点都不能动。痛也要忍着。”王医生指令简洁。我的双手立刻稳稳捧住黄叔的头颅,如同捧着易碎的珍宝。昏暗的光线下,王医生俯身,世界仿佛缩成了眼前那片红肿的区域。他需要凭经验与手感,在模糊中寻找安全的“港湾”。


冰凉的消毒棉触到皮肤,黄叔细微地一颤。王医生的声音如低语:“开始进针了,放松…”他左手持开睑器,右手细长针管寒芒微闪。针尖,缓慢、稳定地接近。时间被无限拉长。每一毫米的推进,都伴着巨大压力。我能感受到黄叔全身肌肉的紧绷,听到他粗重的呼吸。汗水,悄然从王医生鬓角滑落。


最关键时刻来临:推注药液。速度必须极慢,压力必须均匀。“推药了,坚持住!”王医生声音平稳,但握针筒的指节已然发白。药液如羽毛拂过般缓缓注入。剧痛袭来,黄叔身体猛地僵直,一声闷哼死死压在喉咙里!他紧抠床沿,指节泛白,竟真的纹丝不动!这无声的忍耐,是对医生信任最悲壮的诠释。


终于,药液推尽,针尖缓缓退出。所有人仿佛都听见了一声无声的叹息。“好了,黄叔!非常棒!成了!位置很准!”王医生的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和敬佩。黄叔如释重负,汗水浸透枕巾,虚弱地问:“成了吗?”“成了!你是个真正的战士,为了家人挺过来了!”王医生斩钉截铁,轻轻拍了拍他的手。


后续治疗,王医生次次亲力亲为,优化流程。几周后复诊,当黄叔的左眼终于能勉强分辨家人模糊轮廓时,这个硬汉瞬间泪流满面。他急切望向王医生,千言万语哽在喉头。王医生上前握住他的手,温和而有力:“黄叔,黑暗过去了。我们一起,守住了这道光。”


那一刻,我深深懂得:德馨于行,在俯身倾听与紧握的双手中传递温度;技精于勤,于针尖毫厘的“刀尖之舞”间守护光明。 暗室里的托付与坚守,正是穿透病痛长夜最温暖的生命之光。



注:本文荣获我院第二届医学人文叙事征文比赛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