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 新闻动态 > 医院快讯
方军:双城奔赴践初心 协和经验润桑梓
【发布日期:2025-10-11】 【来源:本站】 【作者:】 【阅读:次】

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与莆田学院附属医院之间,一年来方军教授每周往返四百多公里。每一次奔波都承载着他对家乡医疗卫生事业的深切牵挂。作为从莆田走出去的优秀青年医疗专家,他在国内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已颇具建树,却始终心系故土。2024年10月,他正式就任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挂职副院长,以实际行动反哺家乡医疗卫生事业,成为莆田市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重要推动者。


双城奔赴,赤子情深反哺乡梓


方军的归来,是莆籍专家回报家乡的又一佳话。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外科专家康明强教授、心外科专家廖东山教授一样,他毅然接过重任,将协和医院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带回家乡。这位出生于莆田常太镇的专家,在老区精神和“团结协作、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东圳精神的熏陶下长大,内心深处一直保留着对故乡的眷恋。“能把个人所学奉献给生我养我的土地,是一种莫大的幸福。”方军动情地说。尽管每周往返榕莆两地,工作量成倍增加,但他始终信念如磐:“这不是牺牲,是使命,更是机遇。”


方军的归来之路始于2022年莆田学院与福建医科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当年,康明强率先挂职我院院长;2023年,廖东山赴任挂职副院长;2024年,方军接过了这一接力棒,负责学科建设工作。这种“专家回流”模式,不仅体现了在外莆籍专家对家乡的深厚情感,更成为莆田医疗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方军表示,自己一路走来,始终离不开党组织的引领以及康明强院长的悉心指导与团队的支持。


建章立制,激活学科发展新动能


面对医院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方军到任后立即开展系统性调研。在短短两个月内,他深入一线临床、医技及职能科室,全面梳理了学科建设的短板与瓶颈。通过调研,他发现医院在学科建设方面存在“有高原无高峰”的现象,传统优势学科大而不强,新兴交叉学科散而不精。


针对这些问题,他主导制定了医院首部《学科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从顶层设计上统筹医疗、教学、科研与管理协同发展,明确了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与实施路径,建立了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他推出了创新的“推强扶弱”双轨策略,为学科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一方面着力完善并建立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模式,确保资源向重点学科和关键领域倾斜。为此推动出台《科技创新揭榜攻关计划项目支持办法》,助力优势学科做强做大,评审确定了首批优势学科团队,支持其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另一方面以疼痛诊疗中心建设为试点,整合麻醉科、神经科、康复科等多学科资源,打造专科联盟,实现硬件升级、新技术新项目开展以及人才引进培养的快速突破。


医教研协同,构筑本土人才高地


方军注意到,我院在医疗、教学和科研方面已有一定基础,但与省内高水平高校附属医院相比仍存在差距。作为主任医师、教授、博导,他主持过多项国家级课题,培养众多博硕士研究生,是福建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福建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及省级高层次人才。他深刻认识到医、教、研协同是学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人才是根本支撑。


借鉴协和医院的先进经验,他以“刚入职青年人才分类支撑”为切入点,推动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和管理办法》,改变以往“一刀切”模式,实施基于绩效和成果的分类管理,鼓励在职职工攻读博士学位,增强内部“造血”功能。通过对各类人才进行分类管理,医院正逐步成为人才培育的高地,为实现有组织、制度化、全周期的人才管理奠定基础。


为扭转“重医疗、轻教学科研”的现象,他通过政策引导、专题讲座和个别辅导等方式,帮助青年人才提升课题申报、导师申请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指导能力。2025年,医院在硕士研究生导师增选、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立项及住培结业考核通过率等方面均创新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再传捷报,一名心内科青年医师成功考取他的在职博士研究生。这些成效有力推动了医、教、研深度融合。


深耕专业,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协和医院作为国家综合类区域医疗中心、国家心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及福建省心脏医学中心建设单位,有着丰富的专家资源优势。方军作为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知名专家,担任两个国家级学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委员,多次参与行业指南与专家共识编写,在心脏瓣膜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微创治疗方面具有深厚造诣。


他充分发挥专业特长,推动两院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依托协和医院“名医工作室”,通过定期坐诊、手术带教、技术指导、疑难病例讨论等方式,快速提升本地团队技术水平,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有效下沉。今年6月,在他的主导和传帮带下,一名高危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在当地成功完成不开胸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实现了该类手术的本地化开展。这不仅为患者节省了外出就医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支能够独立开展高难度手术的本地团队。


在双向转诊机制建设方面,方军着力完善转诊流程和标准,建立“治疗在协和,康复在莆田”的诊疗模式。许多患者通过高效转诊机制迅速转入协和医院救治,术后康复环节下沉至莆田,方便患者就近复诊,真正实现了医疗资源的“双向循环”。这种模式既保证了患者能够得到最合适的治疗,又促进了本地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提升。


此外,方军还积极推动构建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在他的协调下,今年4月莆田仙游县总医院召开胸痛中心建设与区域协同发展研讨会,邀请省、市两级胸痛中心专家交流经验,推动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胸痛救治网络。这一网络的建设,有效提升了县域急性胸痛救治能力,延伸了优质医疗资源的服务半径。


在方军和团队的努力下,协和医院的先进经验正在莆田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通过制度创新、资源整合、人才培养和技术提升,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正朝着“省内一流、国内有影响力的区域医疗中心”目标稳步迈进。方军以赤忱之心,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以仁心仁术谱写着跨区域医疗协作的崭新篇章。每周往返于双城之间的他,正在用脚步丈量着医者初心,用专业和情怀书写着回报桑梓的动人故事。